粗鲁和损人
保护视力色: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(默认色)      字体大小:+ 放大字体 | - 减小字体


粗鲁和损人

 

普洒微音

 

和花果山海宁禅寺的方丈昌鉴大和尚的相识有几个年头了。


      那是在一个寺院全堂佛像开光法会上,我们请他来主法。一天一夜的雨,开光的时间快到了雨还像断了线的珠子,下个不停。各位主法的大和尚都默然无语。昌鉴大和尚坐着,手里拈着一挂佛珠,像是禅定。我走上前去像是问话又像是自语:“天啊,让我们如何是好啊?”大和尚心平气和的说:“你为佛祖做了这么多的事,会加持我们的。”想不到的是,到了开光的时间,天上的雨忽然停了。当开光法会结束以后,雨点又从天上落了下来。


       从那以后,与昌鉴大和尚就多了一份情感。我们相互留下了电话,时常发短信息问候祝安;有了网络之后,又通过一根银线和一个邮箱,请教一些佛教方面的知识。


       今年下半年,方方面面的信息表明,花果山海宁禅寺连遭不幸,昌鉴大和尚两位爱徒海诚、海贤的先后去世,悲苦之大,可以想像。我也很为此担忧。更令人伤心和不解的是,一个粗鲁、损人的声音也连篇累牍的出现,令伤痛雪上加霜。我曾托人安慰,也多次去电安慰;但想不到大和尚却以更加豁达大度的坦荡胸怀反慰于我!


       不久,我收到了昌鉴大和尚为我寄来的一个包裹。打开一看,是江苏省佛教协会今年出版的《弘化》杂志第二期。留白处言嘱我看一看57页署名“七宝池”居士的文章《慎护三业保容颜》。文章不长,读后却令我心胸豁然贯通,不仅不为这粗鲁、损人的声音气愤,反而为其悲哀和可怜!今节选一段如下,和各位同道分享。


      “《贤愚因缘经》上记载:从前有一位名叫迦叶佛的圣人,当他圆寂以后,国王为这位圣人盖了一座很大的塔。国王命令四位大臣监工,可是其中一位大臣很懒散,国王就责备他。那位大臣很气愤地说:‘这座塔太大了,何时才能完工呐。’可是等到完工后,他看到塔尖很庄严,就布施了一个宝铃在塔上。


      因为他的懒散和随便发怨言,所以五百世中,身材都很矮小。又因为他挂了一个宝铃在塔上,所以五百世中,声音都非常洪亮而且悦耳。


      由此可知,我们要明哲保身,则不可随便批评别人或某件善事,也不要唠唠叨叨常发怨言,以免自食其果。我们的六根(眼耳鼻舌身意)造了不同的善恶业,就会各受不同的果报和苦乐。


      我们不但不可以说粗鲁和损人的话语,甚至连憎恨的念头也不可有,因为心里一有了憎恨和怨气,就会起烦恼,而使得身心不自在,并且影响到人际关系。所以古人说:没有憎恨的清净心,才是完美永恒的。”


      掩卷思之,深知昌鉴大和尚寄书的用意,心中敬意顿生。有首诗说的好:面上无瞋真供养,口里无瞋出妙香。作为一名居士、徒弟要做到脸上和语言中的“无瞋”既容易又难!如何对待这些因瞋而发的损人恶口之文?我意有三:一是不看,像对待下水道肮脏之气味,不要去闻、去品评;二是不传。三人成虎,不实之词传到第三个人就会面目全非。三是不回向,以免生不测。愿与各位居士共勉。我们的身从无始来,当处出生,随处灭尽。人生苦短,人生无常,何必因心中生瞋而唠叨出那粗鲁和损人的话语而造恶业,到头来自食其果呢?

  分享  打印  关闭  顶部  

首页 | 花果山景区 | 国家宗教事务局 | 收藏本站 | 联系方式
Copyrights © 2012 道风-连云港花果山海宁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
苏ICP备09069606号-1